7月28日下午,临床研究院成功举办了高水平医院建设临床研究专项培训会。本次会议聚焦跨部门协作,建立临床研究项目全周期管理机制,推动高水平临床研究成果产出,助力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建设。党委书记吕凌出席会议,科技处、图书情报中心、财务处、运营管理处、医学伦理委员会办公室、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纪委办公室等职能部门负责人、2025年临床研究专项项目负责人、联合申请人及团队成员等40余人参会。
临床研究院院长袁峰强调,为顺利推进2025年临床研究专项的开展,同时结合2024年临床研究专项的实践经验,针对项目团队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提升临床研究管理的服务意识,专门组织了本次培训会。本次会议特别邀请各职能部门围绕临床研究项目推进中的关键环节与重点问题展开深入讲解,为项目负责人提供更精准高效的支持与保障。
科技处副处长张沈阳介绍了科技处归口管理的临床研究类型、管理基本流程、立项审批流程及相关支持政策,并着重强调科研诚信的重要性。图书情报中心主任赵光介绍了中心的服务内容与创新,涵盖查收查引、科技查新、情报分析、图片文字查重、文献检索与数据库培训、知识产权—专利预检索等服务,并展示了相关服务成果及后续服务评价机制。财务处会计师陈松针对临床研究专项的经费管理与报销流程进行说明,强调要加强经费监管,确保资金合理有效利用。伦理办公室主任陈仁国讲解了伦理审查流程、科研立项及药物超说明书伦理审查要点,并列举违反伦理的案例以作警示。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主任蒋海静介绍了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管理情况及立项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列举临床研究专项中需要进行审批的项目,督促尽快推进。纪委办公室主任孙芬强调科研诚信的重要性及相关政策法规,通过典型案例警示科研人员恪守诚信底线。临床研究院则汇报了临床研究专项的设立背景、项目全周期管理机制、科研经费管理、结题要求及临床研究体系建设情况。
吕凌书记亲临会议现场,对本次培训会给予高度肯定,并强调,临床研究必须坚持以临床问题为导向,核心在于“突破医疗新技术”,促进资源高效整合,各研究团队要强化协作意识,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协同攻关,以务实态度聚焦科研本质。
吕书记对下一步工作做出明确部署。各职能部门要秉持“极致服务”的工作理念。如科技处依托健康大数据与算力平台搭建“科研项目跟踪系统”,实现临床数据全流程跟踪管理;财务负责经费动态监管,纪委负责合规性监督职责等,形成“科技处统筹+多部门支撑”的协同模式,推动临床科研走向“规范化、流程化、集成化”。
临床研究院要重新修订临床研究项目的考核和结题标准,摒弃以往“唯论文”的单一导向。“考核和结题更要关注研究成果是否形成专家共识、是否对临床诊疗方案有所改进、是否能写进指南,以及是否真正应用于临床实践、回馈临床、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此外,要建立临床研究项目全流程监管机制,对无实质进展、经费执行不力的项目,予以暂停或终止,并将项目团队纳入科研诚信档案;对进展良好但经费不足的项目,开通追加资助绿色通道。同步建立优质项目延续支持机制,通过阶段性成果评估与滚动资助制度,保障高潜力临床研究的持续攻关,切实强化项目延续性,助力临床研究从院级培育向国家级项目申报递进。与此同时,尽快开设临床研究PI培训课程,紧扣临床研究实践需求,覆盖研究设计、伦理审查、试验注册、科研统计、论文的查重润色查新等临床研究全流程,帮助研究团队前瞻性预判项目实施中可能出现的方案漏洞、流程偏差等问题,从源头提升研究设计的科学性与执行的规范性,为临床研究高质量推进筑牢能力根基。
此次临床研究专项培训会的召开,为各部门搭建了高效沟通协作平台。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在临床研究工作中的职责与目标,为临床研究项目建立全周期管理机制奠定坚实基础。

